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武汉市清水区呈现土木工程招投标及改造典型案

湖北日报讯(记者于金一、李丽华、刘慧芳通讯员)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评标专家不严格履行职责、村干部私自指定施工单位……11月4日,武汉市青山区公布了土木工程施工招标专项整治中的典型案例。信息和照片:土木工程招标领域需要大量资金和大量兴趣。历来是腐败现象容易发生的重点领域。此次整改由区纪委、区行政审批办公室牵头。报告重点关注了投标人逃标、投标人串通投标、评标专家违法、代理人违法行为、党员干部干扰等五个主要问题。项目审批、招标文件准备等关键环节定期监控投标评估过程,以确保准确识别和解决问题。整改工作启动以来,共查处未解决问题24个,问责33个单位和人员,支付追缴款543780元,移交纪检监察机关3条线索,区纪委举办两次警示课程,推动建立长效机制11个,通报了以下案件:对企业“假”投标人处以大额罚款;今年3月,国家、市监察办要求对扰乱招标市场的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彻查。区专案组立即查处,发现该公司在参加活动时存在业绩造假、资质材料造假等舞弊行为。电力通道EPC项目招标。行业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移交后,依法对相关企业罚款47万元,对直接责任人员罚款2.3万元,并在征信平台公示失信记录。 “这一制裁不仅让我们损失了金钱,也让我们失去了市场信誉。”相关公司代表表示:“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会触碰红线了。”村级工程“先建后招”,严查。在陵园建设项目上,东部某镇村委会忽视招标程序,不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项目,直接指定建设单位,并伪造三方比价、会议纪要等信息。问题线索移交后向纪检监察机构通报,两名相关村干部受到党内警告。专区班不仅限于处理个别案件,还存在“村民缺乏程序规则”、“项目审批”等问题。政府深入剖析“流程不严”等根源,推动出台“村土建工程招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无标不得开工”、“比价材料必须由村代表签字认可”等严格要求,消除“微观腐败”的根源。评标专家被贴上“持续审议”的标签。殡仪馆设施改造项目,评标委员会7名专家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评标,公正性受到质疑评标结果。区专组对行业监管部门进行督导后,约谈并警示相关专家,在“湖北省评标综合专家库”中标记为“一般不当行为”,并对投标人进行约谈(就准备文件问题),推动评标流程“规范化”和专家工作履职“规范化”。
上一篇:蓝色产业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动力强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