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关键词解读“十五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为什么未

央视新闻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文峰)“历史在特殊时刻催促人们砥砺前行,在不断奋斗中续写新篇章”。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要夯实基础、全力以赴。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十五五为什么叫关键时期?是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强基础、尽力而为”。《建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4年,我国GDP从2019年增长至2024年。2012年至2024年,中国GDP将从54万亿元增长到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几乎是“十四五”期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正如建议书所揭示的那样,中国是过去 20 年来创新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专家朱民表示,“十五五”规划草案是党制定的第三个规划,并表示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强化和扩大优势,排除障碍,补短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迈出新步伐。最重要的是聚焦科技、新产业链、消费、民生。五年期间,要夯实重点领域基础,全面发力,引进优质产品。提高发展水平,提高数量和质量。这是一个过程。夯实基础、全力以赴,既是“十五五”期间的工作目标,也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维度二:“小目标”和“大工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定十五五规划的目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规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五”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工程,推动我国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今天现代化的需要,就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战略领先的需要。我们的“伟大工程”就是建设全面、现代化、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部署。 2020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五五”《规划》继承“十四五”规划,始于“十六五”规划,是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一项重点规划,按照“大规划”,“十五五”规划明确了“小目标”。“十五五”期间社会发展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水平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五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七是国家安全壁垒进一步强化。上)认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通过三个“五年规划”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通过这三个五年计划,我国最终将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们在时间上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最终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伟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长远目标指明方向,五年计划牵引,年度计划全面执行。伟大的星图被分为具体的、可量化的“建设计划”和“使命宣言”,反映了五年“小目标”与一百年梦想“大计划”之间的关系。维度三:“时间线”与“时间点” 从历史时间线来看,距离2035年社会主义建设只剩下10年了。现代化建设将基本实现。 “十五五”规划时期为2026年至2030年。将未来五年的时间线拉长,2026年是建党105周年,2027年是建党105周年,标志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建军一百周年、2028年是改革开放50周年、2029年是新中国成立80周年……这些重要里程碑凸显了“十五五”时期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计划化治理在我国国家治理进程中逐渐生成并制度化,成为国家治理的新范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从历史年表来看,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f 持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这也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认识不断深化、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的故事。从“一五”到“十五五”,五年奋斗的痕迹记录了每个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历史发展进程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专注于你自己。”未来“关键的五年”,经过深耕细作、坚持不懈,必将续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双奇迹的新篇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新条件注入强大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