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20 日
传闻:山西突然发生3.9级地震,街头一片混乱?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发生地震了吗?
真相:近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山西省发生3.9级地震,造成街头混乱。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经当地有关部门核实,该信息与事实不符。据中国地震网消息,10月18日14时07分,山西省忻州市新府区(北纬38.58度、东经112.50度)发生3.9级地震,震中深度10公里。省市有关部门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震中地区开展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情况稳定,震区社会秩序正常。另一位网友发布信息称:“十月初1月19日,濮阳市范县发生地震。”经范县地震防灾办公室证实,该信息不实。(来源:《山西省互联网报道》、微信公众号、河南省互联网辟谣平台)
误区:高层建筑的9至11层是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地方吗?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类型、风速和风向、温度和湿度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污染物不会积聚在特定楼层上,毫无疑问哪个楼层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9至11层污染物浓度较高的传闻,可能与网上流传的“灰层”有关。 “灰层”一词并非来自科学研究dy,但来自 2003 年的一篇在线文章,没有科学依据。
对此,美联社曾与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合作,对多个楼层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粒径较大的污染物,楼层越高,污染物浓度越低。对于比较小的颗粒,30层内浓度差异并不大。 (来源:微信公众号“辟谣科学谣言”)
通报:公安机关公布10起打击网络虚假信息典型案例
更多信息:“红色林匹亚” 按照2025年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散布虚假谣言者的打击力度。我们介绍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案例一:刘萌萌、李萌萌等四人炮制网络骗局帽子“上海一老人拿了一个名牌手袋,向失主勒索5万元。”
近日,上海市公安网信局发现,刘某某(男,34岁)经营一家奢侈品回收店。为提高店面知名度、吸引粉丝,他与店内员工李某某(男,25岁)通过中介公司物色范某某。 (男,62岁)到太古汇展示了一段假视频,视频显示一名上海老人捡起一个豪华手袋,向失主勒索5万元。以短视频平台形式投放,店主沉某某(女,29岁)以演员身份出现。该视频引发关注和争论,对当地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
案例二:刘萌萌在网络编造、散布不实谣言,声称进入云南省玉溪市需缴纳200元费用。
近日,云南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布消息称,为吸引粉丝、引起关注,刘萌萌(男,50岁)在平台发布短视频称:“为响应公众号召,玉溪市政府决定支付城市维护费用。”规定,凡进入玉溪市的,一律缴纳200元。只要缴纳200元,五年内可以自由进出玉溪市!交500元就可以来去。“永远别让雪志来了!还有!”谣言引起关注和争论,误导了当地居民,扰乱了社会秩序和安全。
案例三:王萌萌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女儿“王苗”被带走的不实谣言。
近日,浙江省网络安全和公安局发现,王萌萌先生(男,28岁)为了吸引关注、吸引眼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gence工具生成一条虚假信息,称“我的女儿‘王苗苗’被带走了”,并结合网上找到的女孩照片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引起关注和讨论,欺骗并转发了许多恋人。与搜查和执法部门合作。混淆。
案例四:李木猛先生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四川省德阳市液化气罐车爆炸事故”不实谣言事件。
近日,四川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李萌萌(男,58岁)在社交平台发布以下信息:“一辆载有液化气罐的卡车在四川省德阳市景阳区东湖街道大地村道路上行驶”,以吸引粉丝、引起关注。剧烈燃烧,连续引发10余起爆炸。煤气罐飞了起来,掉到了地上。周边村民家的窗户虚假危险信息误导人们的注意力和讨论,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
案例五:王某在网上编造、散布虚假谣言,称山西省大同市地震现场已成废墟。
近日,省公安厅和山西省网信安全局发现,王女士(女,57岁)利用文字人工智能工具,编造有关“山西大同地震”的虚假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工具生成与文字对应的视频,并配文“大同地震遗址:废墟与影响”发布到社交平台,误导关注和争论,扰乱公共安全。
案例六:何萌萌在网络编造、散布“重庆金客浪桥水乡6.8级地震”谣言
近日,重庆市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何萌萌(女,53岁)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灾害信息,内容为“金科廊桥水乡3级6.8级地震”,误导关注和讨论,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扰乱社会治安。
案例7:刘某在网络上编造并散布“山西省太原市一男子因驾驶问题持刀刺伤他人”的不实谣言。
近日,山西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刘先生(男,36岁)为了吸引粉丝、博眼球,根据其目睹的一起普通交通纠纷,编造出“司机持刀伤人”的虚假警报,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误导关注讨论,扰乱社会秩序。
案例八:梁武猛在网络编造、散布不实谣言,称山东省潍坊市一学生高烧身亡曾经在体检期间。
近日,掸邦省公安网安局局长董称,梁某为了吸引关注和关注,一名男子(男,29岁)在短视频平台上编造了一个故事,称:“7月8日下午2点27分,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12 岁的亮亮在距离他刚刚完工的赛道 40 米处坠入一辆热塑料卡车。气温高达39摄氏度,塑料卡车表面的温度已经超过50摄氏度。他沉默了三分钟……”谣言误导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讨论,扰乱了公共秩序。
案例9:刘五猛先生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山东省威海市一小学开学第一天发生塌方的不实谣言。
近日,山东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刘某某(男,26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声称“某小学生山东省威海市开学第一天“倒塌”事件吸引粉丝、吸引眼球,误导关注和讨论,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扰乱公共秩序。
案例10:李先生在网络上编造、散布“佛山市一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因抢救无效死亡”的不实谣言事件。
近日,广东省公安和网络安全局发现,李某(男,36岁)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声称佛山市一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因救援失败死亡,误导关注和讨论,引起当地居民恐慌,扰乱治安。
上述人员均须依法追究责任。 (来源:“公安部”官方微信)
来源:中国网络谣言联合反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