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毕俊叶辉通讯员肖明宇)10月13日,“长江楚与友”活动前往武汉,探秘青山江海滨公园和杨泗港市T站两个重要生态节点。他们见证了长江岸线从锈迹斑斑的工业区到环境奇观的转变,体会到了武汉保护长江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作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江滨海公园二期建设将延续“生态优先、防洪景观”的建设理念,将临江原工业区的灰色海岸改造成集生态修复、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绿地。沿着河岸行走,你会看到稀疏而丰富的植被,亲水的形态沿着河边延伸。不仅保留了该地区工业历史的记忆,还通过土地再开发、植被改善等措施,构建了长江流域稳定的生态缓冲区。
沿着青山江沿岸行走,清澈的溪流冲刷着生态保护的山坡,偶尔有鸟儿在零散的植被间飞翔。聚会的成员们纷纷驻足,顺着江风仔细观察。底座的加固堤岸中隐藏着巧妙的防洪理念,市民可以坐在亲水平台上欣赏风景,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安全与活力的形象慢慢传播开来。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从塑造景观、为防洪奠定坚实基础,到选择乡土植物恢复生态系统、增加休闲设施,所有措施都与人与自然共存和谐关系密切相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大家都在河边的小道上停下来,看河水东流,感受从岸边到客厅的变化。他们日益认识到生态管理与安全、环境、人民生活的深度融合。
从工业记忆到生态奇观,杨四港城市T台的变迁成为武汉长江沿岸变迁的典型缩影。其前身是1959年建成的杨泗港货运码头,曾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码头,也是我国最大的汽车港口、最大的内陆港口。我们见证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辉煌,见证了汉阳工业的发展。武汉市是长江工业的码头,2010年,随着海岸线的重新开发,其装卸功能被搬迁,该码头被废弃。 2020年
20年16日,武汉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以杨四港都市T台为主要示范工程。该设施由碧水集团承建,以“保存城市记忆、恢复生态环境”为主题,保留了码头原有的高桩平台、龙门吊、铁轨等元素。 “缓坡堤岸+装配式防洪墙”的创新设计,弱化了“河流、沙滩、堤岸、城市”的界限,构建了“一轴三段五节点”的景观空间结构,打造了长江中游最宽的滨江大门、滨江玻璃栈道、中式篮球场等特色设施。
沿着杨四港城市步道行走,龙门吊变成了水幕投影仪,铁轨、集装箱变成了风景小品,曾经肮脏废弃的码头如今堆满了垃圾。对我们来说,长江大桥上游与长江大桥下游长江岛之间的河滩不断相连。采集小组的成员用相机记录了这个生锈的工业区变成居住区的过程。该工程不仅恢复了长江岸线,还保留了城市工业记忆,让“临江难地区”成为过去,真正成功地“还江还民、还岸还民、还植被还民”。
据了解,下一步,武汉将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将生态修复、历史传承、民生需求融入长江沿岸管理,让长江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也成为滋养市民生活的福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