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新消息”增强湾区“

中新网广州11月17日电 题:十五大“新消息”增强湾区“向心力” 中新社记者 陈经纬 在广东奥体中心,21岁的香港运动员张明雄遗憾未能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决赛。尽管右腿受伤,他仍坚持参加比赛。 “这次就像在家打仗一样。”张明雄告诉中新社记者,广州的粤语环境让他感觉更加熟悉。 这位香港年轻人的一句话表明,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地缘相近、语言相近、人际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粤港澳三省协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以体育为纽带,谱写粤港澳合作新篇章。通过共办活动、共享场地、沟通人心,进一步增强湾区的“向心力”。 从运动员到观众,人们正在参与和见证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马拉松选手穿越深港双城、自行车选手驰骋在港珠澳大桥连接的粤港澳赛道上、内地大学生一日游三地观赛等。这些场景是首次举办的粤港运动会的生动注脚。香港和澳门共同主办全国比赛。 这场跨境体育赛事的背后,隐藏着粤港澳三地的创新合作实践。从创新“刷脸”技术七秒通关,到跨境赛道无缝衔接、并肩比拼来自三地的运动员,第十五届全国锦标赛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大湾区的融合成果。基础设施中日益成熟的硬连接和制度规则中的软连接已经将曾经的地理障碍转变为今天的协作空间。 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运动员不断演绎赛场内外交流合作的故事。赛场上,香港选手何诗贝与中国大陆选手李冰洁赛前在泳池边互相加油。澳门排球运动员赛后与国家女排队员朱婷合影。赛场外,内地教练助力港澳两队成长,“湾区大家庭”的理念深入人心。 舞龙狮、武术、龙舟……一系列富有岭南传统文化魅力的项目我们在十五大这一大型活动上又陆续重新推出。在自选龙狮团体表演决赛中,粤港澳代表队以最高分获胜。公共表演场上精心设计的三朵鲜艳的花朵——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和澳门莲花,象征着三地共同绽放的力量。 最普通的老百姓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广东奥体中心田径场二楼设有24小时开放的国家级平台体育健身中心。在香港,现有场地已充分利用来举办活动,并向公众开放。在澳门,海滨休闲区、单车路线和郊野公园均设置了体育器材,供人们玩耍和锻炼。 正如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所言,本次全国会议深入强化了粤港澳三地人民的情感纽带。 “民众作为组织者深度参与这项全国性盛事,大大增强了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感。” 几个月前,81岁的香港队选手张耀钊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人民比赛乒乓球比赛。 “我的祖先是东莞人,我出生在香港,住在深圳,我是一个真正的大巴伊亚地区人”张耀钊的表现令人惊叹。我印象非常深刻。作为全国赛年龄最大的选手,他自豪地说:“只要还能动,我就得继续战斗!” 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这是全国比赛首次在香港、澳门举行。随着各项赛事的不断进行,“大湾区居民”的身份正在悄然成长。 (或更多)